今天是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综合新闻 > 学院动态 > 正文

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“爱”的温暖——记机电工程系教师烟承梅

作者:网站编辑 发布时间:2015-09-22

 

“没有爱,便没有教育”,这是烟承梅老师自从走上三尺讲台就默默遵守的一条工作准则。从孔子的“爱之,能勿劳乎?忠之,能勿悔乎”到夏丐尊的“教育不能没有情感”,从罗素“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,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”到苏霍姆林斯基的“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”……古今中外的教育家虽然思想各有不同,但都支持的一个观点,那就是“教育需要爱”。

烟承梅于2007年吉林大学毕业后光荣地成为一名人民教师,现为机电工程系机电设备教研室主任。8年来,她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,兢兢业业、恪尽职守,为日常教学、课程改革、专业建设工作尽职尽责。

让学生感受到父母般的关怀

2008年,机电工程系招生人数增加较多,为了机电工程系这个“家”,她主动申请担任了2008级机电设备两个班的班主任工作,成为了70个孩子的“大姐姐”。上大学是很多学生在较长时间里第一次离开家乡,第一次远离自己的父母,第一次住集体宿舍,烟老师的心里非常明白,一定让学生一入学就感受到家的温暖、父母般的关怀。所以从新生一入学报到,她就让每个学生在第一时间办好入学手续,第一时间领到公寓用品,到宿舍铺好床铺。有些同学是外省的,特别是女孩,自己坐20几个小时的火车赶来,到了宿舍累的就坐在床的木板上,烟老师就和学生志愿者一块,帮助新生把床铺整理好,让学生能舒舒服服的休息。她还及时了解学生们家庭状况、思想状况,做到对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情况都掌握,那时烟老师住在学校,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甚至凌晨,只要学生遇到困难找到她,她就会马上到班级、到宿舍亲自帮助同学们。有了爱就不等于有了教育,爱不是一味的去迁就学生,可以放纵学生的一切行为。在学习和纪律方面,烟老师要求也是最严的,但榜样的力量是伟大的,学生们都很听话,因为他们都对这个老师“服气”。一年下来,两个班的学生都非常优秀,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前列,多次获得“优秀班集体”荣誉称号。

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

兴趣是最好的老师,怎样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,这成了烟老师心中放不下的一个课题。2009年,她成为学院第一次高职院校评估机电工程系的联络员,日夜加班整理材料成了她的工作常态,她没有说一声苦,喊一声累,而是以此为契机,抓住机会与校外的专家、校内的老师交流,怎样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。在前期大量调研的基础上,她开始了课程改革的探索。2010年,她承担的《计算机辅助设计》课程参与了学院的第一批课程改革,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,逐渐形成了项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。学生学习这门课积极性提高了,上课纪律变好了,学习成绩提高了,这时她才长长地舒了口气。该课程于20154月顺利通过了学院课改的验收。

让学生掌握“一技之长”

“有为才有位”,学生将来走上社会能找一个好的单位,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,掌握“一技之长”是必要条件。所以从一入学,她就对班里的学生加强就业指导教育,让大家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有个规划。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,她积极带领学生参加全国及省市各级各类技能大赛,几乎每个暑假都得进行赛前集训,在每年最热的时间里,她和同事们带着学生刻苦训练,汗水湿透了衣襟,训练任务没有完成,饭可以先不吃,觉可以先不睡。8年来她带领学生参加了7次市级以上技能大赛,其中,在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图学委员会主办的‘高教杯’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、山东教育厅高等教育处主办的“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”中多次获得一、二等奖。所带班级的学生因更加注重技能的掌握,到单位实习后,得到了企业的一致认可,有的一年后就干上了班组长。

“埋头耕耘不问收获”,尽可能上好每一天该上的课,尽可能教好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,尽可能让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感受到“爱”的温暖,这就是简简单单的她——烟承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