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新闻
- 1
- 2
- 3
- 4
- 5
热点文章
- 04-13
- 04-13
- 04-11
- 04-11
- 04-11
家校,共同育人 心桥,沟通你我——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家校心桥活动侧记
镜头一:
镜头二:在结束家访慰问回去的路上,大家坐在车上一言不发。用篷布和茅草搭建的简易房,一个床、一个木桌和几个板凳就是全部家具,取暖和烧水共用的小煤炉,已逾古稀的老人,独自在外打工支撑家庭的单身母亲哽咽地讲述家庭的不幸境遇,站在村口挥泪送别的母子身影……,这些影像在每一个人的眼前出现,每一个人的内心已被深深震撼,陷入了深思。
镜头三:家访小组成员
这是山东轻工职业学院“家校心桥——寒假困难学生走访活动”的缩影。为了做好此次走访工作,各位老师也是蛮拼的。走访活动自
到困难学生家庭走访,要先把板凳坐热
走访小组每到一个困难家庭,都要坐下来与学生的家长和亲人促膝长谈、拉拉家常,说一说学生的在校情况,问一问家里的困难,听一听家长的建议和诉求。每个学生和家庭的情况都详细记录,进一步丰富了困难学生的信息档案,具体了解了家庭的主要困难,为开学后更有针对性的开展帮扶工作提供了准确详实的资料。学院家校心桥活动领导小组组长、工会主席公昆讲解了这一用意:“我们不要 ‘三五分钟走一户,家长说啥没听见’那种走过场似的走访慰问。只有真心真意坐下来,把板凳坐热,多听听家长的声音,多说说心里话,多问问情况,才是真正送温暖、送情意,才能真正把这项工作做好做扎实,做到学生家长心里去。”
家校联系紧密了,教育合力也就形成了
山东轻工职业学院的家校心桥活动已经实行两年,除寒暑假走访慰问外,还通过结对帮扶、座谈、电话、网络等形式与学生家长建立起沟通交流桥梁。在紧密联系的过程中,家校双方达成教育共识,有效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发展。对于特困、特殊学生,抓住问题产生的根源,因材施教,立德树人,帮助特殊群体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,在学院浓厚的育人氛围中健康地成长、成才。
同时,学院构建起完善的帮扶体系。对于特困、特殊学生,要登记学生的姓名、性别、年龄、班级、监护人姓名、联系电话、家庭情况等信息建立专门档案;在校期间,班主任要经常通过电话、信件、短信、网络平台、座谈会等形式,与学生家长交流学生的在校表现、学习成绩、思想状况等,达成教育共识,针对家长的反馈意见,做到有回应,有落实;对于特困、特殊学生,各系成立由专兼职教师组成的帮扶小组,实施一对一帮扶;每周周二定为特困学生接待日,学生资助管理中心、心理咨询中心、各系对特困学生开展心理咨询、生活导航和学习帮助,倾听特困学生的心声。通过这些措施,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、价值观,促进自我改进、自我提高,解决生活困难,建立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发展性资助模式。
在家校心桥活动中,听到最多的就是家长对学生未来的期望,对学生毕业后能找到一份稳定工作来改变家庭现状的期盼,小组全体成员体会的不只是对困难学生家庭的恻隐,还有责任和担当的重要。“成就一个孩子,造福一个家庭”是学院家校心桥活动的根本宗旨。每一个轻职院人将秉承这一宗旨,形成人人参与、人人关心的全员育人氛围,与家长心连心、手拉手,形成家校共同育人的教育合力,真正让学生成长成才,实现学院“家长放心、学生舒心、企业称心”发展愿景。